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東華大學-失業造成的貧窮狀況

失業造成的貧窮狀況

近幾年來失業率不斷攀升也使得貧窮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生活狀況也因為失業受到影響,青年失業影響的是個人的溫飽,中年以後失業卻往往拖累全家,造成的不在是個人問題,而是使全家人都陷入了貧窮的窘境。


失業的年齡層分佈與貧窮狀況



撰文:吳雨婕

  近幾年來科技的發展以及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在短時間內成直線攀升的趨勢,在加上台灣勞動力意識的抬頭,使得工資上揚。這樣的狀況使得許多原本駐台的公司紛紛另尋他處學找更廉價的工資來降低成本,也因為工廠的移出,造成許多的失業人口,貧窮的人口也因為失業人口的暴增而增長。貧窮的年齡層也越來越青年化,由以往的老年退休的失業,轉往中老年,甚至到青年。中壯年、中老年失業,不像是青年失業,還有時間、體力去思考往後的路該怎麼走。中高齡失業面臨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溫飽的問題,而是全家經濟上的困難,孩子的學費、家裡各項日常生活支出的費用、意外狀況所要使用的國民健康保險費……等。這些都是相當沉重的,中高年齡層的失業,帶來得不是一個人的貧窮,而是一家子的貧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貧窮人口上升,以及貧窮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19782011年台灣各年齡層失業率



資料來源:台灣主計處

  在行政院主計處所公布的失業年齡層分佈的資料中可以發現不管是哪個年齡層失業的狀況在這幾年呈現的是一個像上不斷攀升的嚴重趨勢。根據在台北市政府工作,不願意具名的W小姐表示,失業人口的增加,貧窮的人也因失業跟著直線成長,台灣在這5年間的貧窮狀況更加窘迫,而且也有許多的人放著無薪假,表面上雖然是放假,但是其實就是變相的失業了。許多失業的人來到市政府就業服務處求助,申請就業補助金,但是根本就無法完全的補貼生活所需,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很吃緊,因為他們還要負擔小孩的學費、甚至是家裡年長者的看病費用,又因為失業繳不出健保,所以看病都無法擁有健保的補助,因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挖東牆補西牆的情形下,就是使貧窮狀況雪上加霜。W小姐也提到,以往是中高年齡層才容易失業,但是這幾年出現了失業青年化現象,大學生畢業如同失業,如果家中的父母親已經失業,身為青年的大學畢業生也找不到工作,無疑使台灣貧窮的年齡層跟著下降,還有啃老族的出現。
 
 

近十年貧窮線的變化

撰文:林玉霞
所謂貧窮線就是取決於不動產、儲蓄及所得水準三項指標,若低於政府標準則屬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依據主計處所提供的資訊,它將台灣近二十年分成兩個時期,前十年在貧窮線下的戶數由43千戶增加至67千戶,而後十年由原本的67千戶上升至114千戶。由此可知,後十年的戶數比前十年增加了兩倍。這種相差甚大的趨勢並非只是一兩年,而是十幾年的長期變化而成。雖然台灣經濟是有逐年成長,但相對的貧窮家庭也就越來越多,因此反映了就業上有非典型及不完全就業的問題出現。
非典型就如臨時性的就業,而不完全就業則是有一定的時數,若不到那標準則會一天內增加工時完成時數,這兩種典型就業方式就約全職者的一半,說貧窮家庭收入不足也都是因為就業上給予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像這種迂迴現象貧窮家庭何不增加。
台灣社會收入較低的家庭,比我們在數字上所看的內容差很多。雖然都是為改善而去做統計,但終究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確實是數目上所顯示的標準。內政部也多次參訪這些家庭,但參訪的過程中,他們找到的工作都是臨時性的工作,且薪資也低,不要說要租房連他們一家子的生活費也都相當的困難。在其他民眾認為就算在一個經濟持續成長的地區去做參訪,仍然會有少數幾家貧窮家庭,像這種跟上經濟的地區都還是會有少數貧窮出現的現象,就算政府努力的放寬他們的貧窮線標準,增列一些收入家庭的評比,未必就能真的改善,只要台灣的就業環境仍然非典型化,想要停止貧窮的惡化想必困難。
認為貧窮家庭在近十年來增加了兩倍戶數,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一天不改善就會造成台灣日後在經濟上頻頻遇到挫折,因此,政府部門不但要針對實施法規時進行一些適當審慎思量且又助於家庭收入來源的辦法,以免在造成錯誤時才臨時改議,傷害才不至於擴大。
 

青年失業造成的貧窮生活狀況

撰文:張望祖
  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層面,是青年失業率高漲所引發的青年貧窮問題。以OECD國家的標準而言,青年失業率應維持在整體失業率的2倍以內為宜。但目前台灣的青年失業率高達13%左右,已是整體失業率的3倍。對於青年而言,經濟成長的結果,竟是難有發展職涯的機會與不斷倒退的實質薪資,顯示我們在追求經濟成長數字的背後,其實是一個體質不健康的成長模式。事實上,失業對年輕人的衝擊不僅在經濟面,更在心理層面上傷害其自信心、降低其成就動機,進而引發社會問題。另一個與失業問題高度相關的問題即是貧富差距的擴大。即使是在經濟成長率超過10%的2010年, 台灣的實質薪資仍在倒退,這顯示經濟成長的果實並非由全民共享,貧富差距也因此而擴大。這些問題背後更令人擔心的是,政府難以提出有效且一致性的對策。去年政府藉由為軍公教加薪以期帶動民間加薪,卻幾無成效;而今年政府宣布軍公教不加薪,卻是基於「擔心帶動民間加薪壓力」, 影響企業營運。因此,在學界引發昨非今是之議。
  一直以來,政府過度注重經濟成長數字及特定產業的利益,這種思維至今沒有改變,結果就是前述不均衡、不健康的成長。政府忽略了必須在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全面升級並提升附加價值的情況下, 失業問題才能有效解決;也忽略了縮小貧富差距才能真正帶動消費與內需。也就是說,政府在「成長」與「分配」兩個目標上,都必須扮演積極的角色。值此國際和平日,我們盼望台灣社會所追求的經濟成長,是能夠讓人民安居樂業、免於匱乏、對未來充滿希望。更盼望在經濟動盪、底層族群面對生活困頓之際,有更多富裕者願意分享其財富,如箴言288節所言:「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讓飢餓者得溫飽,困頓者得安慰。
  受訪者 : 陳先生 ( 26歲 以婚 育有兩子 ) 目前代業中,陳先生之前為職業軍人,在服役得當中結婚於世生下兩子,因為在軍中很少有時間回家照顧家人,於事就打算退伍,剛開始家人非常反對,但這也沒辦法因為陳先生的堅持,就如他的預期退了,但事最大的問題也來了,那就是工作的問題,在退伍後的3個月裡陳先生非常得難過生活,小孩的壓力家人的壓力經濟的壓力對方家人的要求壓力下,工作ㄧ直沒辦法找到陳先生都沒到達個公司的水準要求,之後只好到爸爸包的工程裡做事了,薪水沒有很高但至少還可以養活家裡但其餘的開銷就沒辦法了,這樣得生活真的沒辦法生活下去因為太太沒工作這樣ㄧ直都是男方在工作養活家裡,光事經濟的壓力陳先生就快不行了,維持了一年這樣得生活,還是跟家人搬出去住了,於世男方現在還在處於失業中,幸好太太這方面還有一點收入。
受訪者 : 張牧師 ( 部落的牧師 ) 則表示,現在部落裡的年輕人都非常得早婚,這也是失業工作平窮生活的重點,因為年輕人在社會上都還沒有力足點,就要帶者老婆小孩出社會,這樣的壓力則是越來越大,因為這不是ㄧ般的青年所可以承受的壓力,所以跟家中的環境也有關,有可能部落的老人家想要早點抱孫子,又或者是年輕人太衝動所造成的,就因為這樣所以年輕人不懂後面的辛苦,往往會把家裡帶到平窮得生活裡,但是在平窮得生活中不一定式完全是負面的影響,因為有些人也是活得很快樂,在心靈裡面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日子平窮也沒關系,因為都還是要過生活的,正面的影響整個家庭,讓日子好過點, 我還是覺得年輕人還是不要早婚,多多去見見世面去闖闖,學習ㄧ下不一樣的知識,多過ㄧ些讓自己充實得生活,這樣就不會平窮了
 
 

中壯年失業造成的貧窮生活狀況

撰文:王軍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今年8月的失業率持續升高來到4.33%,創下九個月以來的新高,中壯年族群的薪水衰退,35-3967.16萬元,中壯年族群薪資倒退整整16年。
    台灣社會逐漸走向高齡化,使得中壯年勞工人數漸增。但在勞工人數增加,工作機會卻沒有同樣成長的情況下,中壯年失業比率因此快速成長。而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台灣產業的升級,使得台灣大部分的製造業移到大陸,也造成許多中壯年者因此失業。一方面是因為原來從事的行業沒落,一方面也因為勞工本身原有的技能無法勝任新的工作;同時,許多雇主不願意僱用中壯年勞工,因此限制了中壯年勞工失業後的再就業機會。中壯年勞工失業或是要再度就業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年齡歧視」的問題。雇主對於年齡的偏見,使得中壯年勞工就業產生困難。
   這些中壯年工作者卻是支撐家庭生計最主要的「經濟支柱」。中年失業,不僅是對個人生涯的打擊,更衝擊家庭經濟及子女未來。有不少中壯年失業勞工因為失去工作,開始對人生失去信心,也對社會和政府絕望。有些人對於兒女的學費繳不出來,或甚至買不起日常生活用品,且在家中的地位更是一厥不振,使生活擔負極大的壓力,貧窮的生活就因為失業而展開了。
    受訪者:李小姐(37歲,單親),育有兩子,目前正參與職訓局的課程。李小姐之前的工作是做看護,但一個月不到兩萬元的薪資,很難讓一家三口過生活,還要付兩個孩子的學費,生活開銷實在很大。,而李小姐在前幾年的金融風暴當中被裁員,這使一家人生活上更吃不消,所以李小姐的兩個小孩幾乎都暫時給親友照顧,自己也住在親友家。李小姐表示之前因為生活上給的壓力,身體實在負荷不了,所以有憂鬱症的傾向,現在失業中外出找工作,因年紀稍大,體力又不行,雇主沒能雇用她,只能做一些臨時工。所以李小姐現在只能參與職訓局的課程,在兩個月當中可以領到兩萬兩千元左右的薪資,還可以考取證照,考到證照還可以以原住民的身分申請獎金。雖然每上一次職訓課程要隔三個月才可以再上,證照獎金也是一級領一次,但李小姐卻樂觀的說「還好我有非常好的信仰,因為祂(耶穌)帶領我度過難關,如果是別人可能早就已經尋短了,我也會時常去找朋友聊聊心事紓解壓力,並且我會鼓勵我自己,為了小孩我不可以放棄!
    職業訓練的效果不大,因為它提供的訓練時間短,輔導過程也有不少缺失,最大問題是做得不夠深入。而就業服務站還是無法替中壯年群找到合適的工作。就業服務站提供中壯年失業者的工作多為清潔工、體力工或是保全,但如果中壯年失業勞工不想做這方面的工作,就真的沒工作可以做。失業要再度就業很困難,尤其是中壯年勞工,面對職場上的不友善,就業的道路實在很窄。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與失業津貼不得同時請領,但失業者可先申請失業給付金,等請領期滿後,再前往職訓中心上課,並領取6個月的職訓津貼,等於最多可領到1年的津貼,中壯年失業族也可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充實自己,找尋未來的職涯方向。
    或許就像李小姐一樣,從逆境中找尋人生的方向,面對困難總有一道希望之曙光在她眼前,生活不管過的多苦,她都選擇快樂的過下去,她也選擇一種學習的方式在過生活,貧窮雖然影響她的生活,但卻不影響她那為孩子付出的心。如果政府的心思能夠為失業這一塊加強努力的話,人民的生活就有所安逸,國家才會穩定的成長,因為目前政府的政策是治標不治本,政府既然知道有失業人員,應要全力幫助尋找適合他們的工作,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他們一直都領這一點微薄的薪資,因為這也會影響中壯年失業者的小孩,小孩會在還沒有出社會就開始負債,這樣根本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所以政府的政策還有待改善。

 

中老年失業造成的貧窮生活狀況

撰文:張羽樊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100年中老年就業狀況調查」中顯示出因為台灣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趨勢,45歲以上的勞動比率自十年起的28.19%爬升至36.15%。中老年失業所造成的貧窮現象因其參與勞動比率逐漸提高,將不再只是少數,而會是成為一個相當棘手且巨大的社會弱勢。
  在各種年齡層失業導致的貧窮狀況裡,中老年的困境無疑是最難以解決的,因其在體力、能力能夠再度回歸到就業市場的可能性明顯的比起青少壯更低,在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的社會中,這勢必是需要受到關注的情形。而除了高齡化之外,國人結婚生育的年齡也不斷地越來越晚,所以中老年面臨的失業貧窮問題除了在自身生活經濟的困頓,還有家庭經濟的支持,以及面對高房價時代所導致的房貸償還年限增加,影響的層面由自身延及下一代的小孩以及上一代的長輩。
  從調查中顯示中老年的失業率為2.14%,比其他年齡層來的低,這與97年度的調查是持平的。然而從失業原因中,可以看到佔中老年失業最大的主因為業務緊縮或者工作場域歇業,此為52.88%,亦即所謂的被動性離職。受訪者A先生(48歲,單親爸爸)曾擔任某醫院行銷主管,由於景氣不佳,公司裁撤部門,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而被資遣。而自己本身卻還有每個月1.5萬(約六百多萬)的房貸,並且由於父親罹癌,大量的醫藥費用以及看護費都必須從自己以往工作所存下的存款提用,再加上還有兒子要撫養。目前僅能靠零星的外包案子維持每個月基本開銷,但是仍然入不敷出,而原先希望靠著存款能夠讓兒子順利完成大學,卻因為如今的生活現況只能選擇助學貸款,讓孩子還沒有工作就開始負債。而自己想要再回到就業市場卻因為年齡門檻的問題,在面試的第一關就無法通過。A先生表示自己從20歲就投入職場,至今28年,在資歷上不輸任何人,甚至可以說相當傲人,然而年齡這樣的因素卻不是他所能改變的,這使他感到十分的挫敗。另外一名B小姐(48歲,已婚)擔任銀行主管,由於銀行併購的關係,公司改組而失業。而先生因為自行創業的關係,還沒有辦法有穩定的收入。另外父親母親患有高血壓,時時出入醫院,還有房貸每個月1.2萬(約三百多萬)林林總總可以說是相當沈重的支出,於是B小姐僅能靠在比較沒有年齡限制的服務業就業,每個月收入約3萬元,比起以前6萬元的月薪仍舊有相當大的差距。現在每頓僅能自己烹調料理,上下班都盡量以走路的方式替代,夏天也不敢開冷氣。B小姐表示,在這個年紀失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年齡,離65歲退休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雖然體力都尚能負荷,但是每每尋找工作都限制在40歲以下,於是只能屈就於條件較低相對來說收入也不高的工作,如此想要脫離生活收支僅能打平的困境幾乎是沒有辦法。
  政府對於這樣的情形,是有失業補助的,請領時間卻僅有半年且為6個月年平均月薪的60%,若因為兼差等因素月收超過法定基本工資,補助便會取消;就算沒有超過法定基本工資,但補助也只能給予扣除法定基本工資後的差額。雖然此補助方案有其美意,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卻沒有根據每個人生活情形以及收入多寡做適當地協助。最重要的是,除了撫養子女與父母的壓力之外,卻還是需要繳交國民年金的,這無疑也是讓這些中老年失業族群的貧窮現狀雪上加霜。總體而言,經濟援助是太過於簡化的方法,如何從生活開支本身,例如對於子女就學、托育還有長輩的看護、醫療,以及因應高齡化社會將責任轉移至中老年的現象,幫助中老年以他們的能力經歷而去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就業,是值得政府努力的。

 

對於失業造成貧窮生活的改善方式

撰文:賴志軒
    現今失業人口比率,根據今年8月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失業率約有4.33%。而失業也造成了貧窮,就是所謂的「工作貧窮」。這會造成當事者許多壓力以及
種種負面影響,以及對社會治安造成威脅。
    另外,台灣在國際化的衝擊下,加上勞工人力成本比起鄰近東南亞國家及中國高出許多,使得一些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外移,造成了在地勞工失去工作,也是形成失業問題的原因。
    不過要擺脫失業造成的貧窮,是有一些方法的,現在政府有提供「就業補給站」,這整合了社會保險、就業服務、職業訓練、創業輔導、子女補助、住宅協助、社會救助、心理調適以及勞資爭議等9種資源。
    問到負責就業輔導服務的單位,他們提到其中對於青年失業者救濟服務的部分,有一個計劃稱作「青年就業讚」的計畫,是針對十八歲到二十九歲的民眾,而且是初次尋職以及曾參加勞工保險14天以上,且於執行單位認定時,未參加勞工保險,並已連續失業達6個月以上者為對象實施,優點是申請者可以邊接受訓練,邊領到補助金兩年內最高12萬元,並在完成資格認定後,定期前往就業機構,像是一位洪小姐,畢業三年後遲遲找不到工作,但在職訓局的青年專櫃的協助下,她終於找到了與裁縫相關的織布廠上班,除了擺脫工作貧窮,有了成就感,也認真在其中。
    其中,政府實施的「失業給付」,只要是1565歲的受雇勞工以雇主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參加就業保險為被保險人者,即可申請,給付最常發6個月,但一些特殊情形則可發到9個月;不過這有一些限制,像是超過6個月給付期間者,自領滿日起兩年再次申請給付金額為原來的二分之一。
    另外,職業訓練單位提供不定期及不同種類的職業訓練方案,可針對不同對象及需求作訓練。像是會輔導個人創業,還有不定期的「就業博覽會」等,提供就業機會。近期的例子像是今年(2013年)9月初花蓮縣政府舉辦「花蓮縣102年度就業博覽會~從薪出發」活動,共有40餘間廠商,1000多名職缺,各式行業均有,當地多家觀光業者均有提供職缺,活動中共有500多民眾投擲履歷,甚至10月間還有一場徵才活動。
    不過在擺脫失業造成的貧窮的過程中也是會遇到挫折的,就像前面報導一位小姐,她還沒到65歲退休的年齡,身體力行,想找第二份工作,但是企業的徵才條件多數都有年齡的限制,使她應徵過程困難重重。
    最後,重要的是,失業者自身的態度也要有一些改變,保持學習的心態,多參與徵才活動及訓練機會,方能為擺脫「工作貧窮」找出一個方向。
‧下圖來源:政府提供之就業補給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